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08 点击次数:0
我们前往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是人类学专门性博物馆。建于1964年,前身是1808年的墨西哥大学古物委员会。开放馆内收藏和展出的主要是印第安人文明遗存。
入门要安检,背包只能寄存。进入院内,一眼就可拿到一根图腾大铜柱,柱上有一个巨大蘑菇顶,顶上蓄水,向四周喷洒,像一个“雨泉”,寓意古代墨西哥人渴望水和水在推动墨西哥文化中的作用。
对水的渴望,我能深刻理解。我们在尤卡坦半岛的时候,当地的自来水静止后会漂浮一层物质。因为尤卡坦半岛缺水,多数地方靠地下水,而尤卡坦半岛属于石灰质岩层,地下水也就含有碳酸钙。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第一层有12个展厅。第1至4展厅分别是土著民文化、人类学入门、美洲大陆起源、前古典期。
墨西哥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这里有一张人类迁徙路线图。图上反映的是:人类祖先的起源在东部非洲,靠近赤道。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河期。“第四纪大冰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规模很大,全球海平面大约下降了 100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而靠近赤道附近的古人类得以生存下来,其他地方的古人类支系则在冰河期灭绝。
随着冰川期的变化及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和草场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采集和捕猎)。最早一支从东部非洲经阿拉伯半岛沿海岸线向南亚运动,然后向东进入中国、澳洲和东南亚地区,有一只在大约4-5万年前从欧亚大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然后向中亚、西伯利亚运动。
约12000年前,白令海峡还在结冰。人类由亚洲(西伯利亚楚科奇半岛)通过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东北地区进入美洲。这也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由来。同时也认为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没能躲过冰河时代的浩劫。
这里还有一组化石的形成经过照片,比较一目了然。
一些当时使用的工具,器皿,物品等,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墓葬及随葬品
人物雕像
第5至10展厅是博物馆的精华,系统介绍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瓦哈卡、墨西哥湾、玛雅等各种墨西哥印第安文化。
这是一幅墨西哥古文明的分布地图。
第5展厅是特奥蒂瓦坎,里面的部分展品羽蛇神庙、骷髅石像在上一章特奥蒂瓦坎古城里已经介绍了。
月亮金字塔出土的Chalchuiuhticue(查尔丘特利奎)女神石雕,掌管河流、湖泊等,她与农业、播种、生育有关。只是有点疑问,这是阿兹特克人的神,为何在特奥蒂瓦坎的月亮金字塔出土?特奥蒂瓦坎本身就是阿兹特克人后来发现的。除非是阿兹特克人把这个石像放在特奥蒂瓦坎的。
雕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
多数都无法解读。
侧面是精美的雕像。
鲜艳的壁画
第6展厅 托尔特克文化
托尔特克就是“名匠和学者”的意思。
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特奥蒂瓦坎城市部分地区。之后托尔特克人南迁到中部高原地区奇琴伊查一带。
公元1156年奇奇迈加人攻陷托尔特克人北部的主要城市图拉城,托尔特克人的统治也就随着终结。
托尔特克是拥有自己的文化的民族,以建筑和手工艺品而闻名,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图拉遗址中的“武士像”是这间展厅的重要的展品,色彩鲜艳的壁画被整个搬过来。
在第六展厅和第七展厅之间。
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这个石像就是上图中正在运输的巨头像。
用贝壳做成的衣服
用玉石片镶嵌而成的“勇士兽头”,在兽嘴中有一个勇士的头像。
美洲豹石像
查克莫尔像,每个时期每个地方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作用都是一样的:专盛活人心脏以献给神灵。
第七展厅 阿兹特克馆
美洲三大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离现代最近的一个是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人本是今天墨西哥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四处迁移,居无定所。在公元13世纪,他们抵达了今天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谷地。1521年阿兹特克文明被西班牙人所灭。阿兹特克文明是美洲印第安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如果不是西班牙人的侵略,这支文明还将沿袭自己的轨迹发展下去。阿兹特克文化的中心就是特诺奇帝特兰城,它也是墨西哥城的历史中心区。
太阳历石
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是墨西哥人独特的创造,它被雕刻在一座巨石上,很像一个圆盘,直径3.6米,重24吨,它是墨西哥人奉献给太阳神的一块纪念碑,它本来装饰在诺提特兰神殿的墙上,西班牙人破坏了神殿,而太阳历石却奇迹地留存下来,西班牙殖民地时节代,上千印第安人依旧礼拜这块石盘,有一段时期被埋到墨西哥市的大广场地下,1790年再度被发现后,收藏于博物馆。
阿兹特克人认为,吐舌为吉祥之兆,以心血祭祀太阳神,太阳才会永不陨落。 这块太阳石最初说法是日历用,包含了两部历法。第一部是太阳历,用于指导农耕。太阳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年末休息的5天,正好是365天,其精确程度比伽利略历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部神历则规定每年有13个月,每月20天,一年共有260天。两部历法合在一起计算,每52年重合一次。用这种方式纪年,可以精确地推算到远古,令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这块石头被认为纯粹是祭祀太阳神的, 不是日历。,
一个圆盘形巨石,石盘直径有两米多,中心有一个圆洞,是用来盛放祭品。
圆盘周边雕刻了武士战斗的场面,描绘的是阿兹特克人战斗的历史。
阿兹特克族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夸特里姑(Coatlicue),这个名字是“蛇裙”的意思。她戴着一个由人手和心脏组成的项链,她的头部被切断,脖子鲜血涌出形成两个巨大的蛇。她的裙子是多条毒蛇盘绕在一起。
第八展厅 瓦哈卡
瓦哈卡州位于墨西哥南部,独特的土著文化和后来的西班牙文化相融。
玉米发源于生长在墨西哥的一种野生薯类,经逐渐培育,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三四千年前已经开始种植。
玉米神,是玛雅宗教观念中掌管玉米等五谷和森林的神祗。通常以玉米为头饰,手持玉米代表着丰饶与丰收。
第九展厅 墨西哥湾沿岸
墨西哥湾沿岸是奥尔梅克文化的发祥地。奥尔梅克文化属于早期美洲文化,在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出现之前曾繁荣一时。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种植玉米、南瓜、豆类,创造了历法和计数符号。石雕艺术较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尔梅克巨石头像,高2米多,重达20多吨,具有非洲黑人特征。
室外也有
第十展厅 玛雅文化馆
玛雅文明分为几个时期:
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
古典期是全盛期(约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
后古典期(约9世纪-16世纪 ),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等城邦。
它的起源、形成和突然销声匿迹,迄今都是一个谜。玛雅文化展厅展出了雕刻精细、富有立体感的石碑石雕。这些石雕是从奇琴伊察遗址运过来的,非常精美。
奇琴伊察玛雅遗址位于尤卡坦半岛中部,建于公元七至十三世纪,曾是古代玛雅帝国最繁华的城邦。
奇琴伊察遗址中的查克莫尔像Chac Mool,人与上天之间的使者。当时祭祀仪式时,这个双手捧执的盘子就是用于盛放人的心脏。
第十展厅的最大的亮点是按照实体大小复原布置的帕伦克王墓,宽4米、长9米、高7米,墓室的雄伟、墓盖深雕的精美,翡翠面具及饰物的豪华,把玛雅文化展示得更加突出。
1952年考古学家在帕伦克铭文神庙下发现巴加尔国王的陵墓以及巴加尔国王本人的遗骸。石棺中的遗骸脸上罩着用200块玉片镶嵌的翡翠面具,身上堆满各种珍贵的玉器,还戴着无数的护符和手镯。
考古学家一直认为玛雅金字塔的用途是神庙,起祭祀作用,与埃及作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巴加尔国王陵墓的发现使得今天的
考古学家开始重新认识玛雅金字塔的意义。
玛雅人的翡翠面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当于中国汉代的金缕玉衣。
室外的玛雅遗址,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
波南帕克壁画,1946年在墨西哥南部发现。波南帕克(Bonampak)是玛雅文明的城市之一,位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遗迹的建筑可以追溯至古典早期(580年至800年)。被认为是古代世界壁画艺术的珍贵宝藏。在高约7米,总长16米多的神庙中,分3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内壁上均绘有色彩斑斓的画面,其内容有贵族、仪仗队列、战争与凯旋、惩罚俘虏、交纳贡赋等场面,它大约是公元8世纪的作品,反映了玛雅社会的历史及风俗。这一壁画充分展示了玛雅人的艺术才赋。
第11-12展厅是北部和西部印第安文化
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藏品,无法一一展现,很多介绍都是西班牙语,我们用手机翻译拍照后翻译,正确率不高,但是还是能简单使用,尽管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参观,然后整理照片和查阅资料又另外花了两整天的时间,确实确实觉得值得。
欢迎加二维码交流自驾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