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自驾者”陈勇和他的“小哈”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24 点击次数:0
2015-06-23 新华非洲
陈勇在刚果(布)议会大厦前与五星红旗合影
初见陈勇,难以把他与“环球自驾者”相联系。他个头不高,身材精瘦,头发精神整齐,说话总不由腼腆一笑,眼睛便弯成一弯。似乎只有黝黑皮肤,证明旅途中的那些风餐露宿。
自驾圈里,朋友们更习惯叫他“麦克陈猛”,那是陈勇10多年前取的网名。去年6月18日,陈勇在40岁生日前,驾驶爱车“小哈”,从老家四川宜宾出发,北上北京,再一路向西,开始了“不知终点”的环球自驾旅程。
一天前,陈勇开着“小哈”,开进了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这一天,这辆挂着老家“川Q”牌照的车,里程表刚跳过50000公里。
每到一地,陈勇总会把车停在当地地标建筑前,从包里取出叠整齐的五星红旗,找路人帮他留个影。在布拉柴维尔,陈勇选择中国援建的议会大厦,完成这一“规定动作”。
布拉柴维尔市内,中国元素其实不少,但一辆挂着国内蓝色牌照的车,还是让不少中国人稍感意外,或惊喜。一些人好奇,想看看“小哈”,陈勇稍显为难,因为车里实在太乱。
陈勇在布拉柴维尔市区驾驶“小哈”
打开后备箱,油桶、备胎、睡袋、折叠桌椅、维修工具……几乎塞得满满当当。后排座椅,也被矿泉水、电饭煲、方便面等占据,完全没有多余空间。
陈勇说,为了省钱,他以车为家,吃住行几乎都在车上解决。在他眼里,“小哈”既是家,也是兄弟。
作为四川人,陈勇不时会怀念家乡的燃面、鳝鱼面、肥肠面……而现实中,接通备用电源,煮壶热水,吃碗泡面,就算是安慰和犒劳。
多数情况,陈勇抵达当天目的地后,需要物色宿营地。在欧洲,选择过夜的地点并不难;而在治安堪忧的非洲,陈勇会更加谨慎,要么选择院落扎营,要么花钱投宿旅店。
“小哈”一路陪伴陈勇,他自然要照顾好“小哈”。
回忆从加蓬穿越热带森林进入刚果(布)境内,土路坑洼,颠簸难行。每当经过大坑,陈勇总格外小心,生怕硌着底盘。
尽管陈勇倍加呵护,旅途中总难免意外。他清楚记得,上路以来,共经历三次追尾,所幸“小哈”足够结实,只有“皮外伤”。
在喀麦隆,“小哈”不可避免还是“发病”。一只轮胎爆裂,汽车抛锚野外。“它受伤就等于自己受伤,那是真的心疼。”
或许难以想象,一名立志“环球自驾者”,从没独自换过轮胎。
陈勇坦言,当时天色渐晚,心里确实有些犯嘀咕。他叫来几名过路村民,帮他一起换胎,才终于重新上路。
谈及一路经历,陈勇语气平静。那些波折艰辛,在他讲述中,似乎淡如白水。
陈勇在布拉柴维尔市区驾驶“小哈”
他说,在非洲自驾,诸如车况路况、入境手续、安全形势等,未知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很多,把所有风险考虑到,可能永远不会上路。
“先上路,再摸索,车到山前必有路。”
年已不惑的他认为,对于生活,还有“好多困惑”;而对于这趟旅行,他“想明白了”。
他说,太多人问过他为什么上路。单用梦想来解释,说服力似乎不够。出发那年,陈勇离开了工作20年的公司。依照单位规定,再过10年他便可以退休。
“我已经40岁了,如果现在不去,10年后我更不敢想,”他认真地说,“等着等着,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陈勇不太喜欢“第一人”之类的名头。按照他的说法,他外语不好、经费紧张、不会修车……“想来想去,除了坚持和追求,我没有任何优势”。
他坦承,家人至今不能完全理解他,每次通话,都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没有告诉家人,其实也思乡想家。
陈勇背包里,一个小袋装着一叠手机卡,不到二十张,五颜六色。每入境一国,他都赶紧买张当地卡,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他说,一个人在路上,难免孤独,就听歌化解情绪。他的U盘里下载有400多首歌,最喜欢许巍那首《曾经的你》。只是,这些歌平均两三天就能听完一遍。陈勇如今更多选择随机播放模式,免得听到一首歌,就知道下首是什么。
依照陈勇的行程计划,布拉柴维尔停留两天,之后渡过刚果河,前往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现实是,这两座隔河相望、距离最近的首都,至今没有一座桥连通,交通全靠船运。
在港口得到信息,陈勇的“小哈”过河,只能办理托运手续,而大型托运船只在周五运营。这意味着他的行程又要耽搁3天。
对于这一意外,陈勇似乎习以为常,但也隐隐担心,接下来刚果(金)和安哥拉两国签证可能过期失效。
有人建议陈勇绕过刚果(金),把车直接托运至安哥拉,甚至非洲之行终点南非,陈勇表情认真地拒绝。
“只有和‘小哈’一起走完,才算完成旅程。我不会抛下我的兄弟!”(完)
新华社记者 刘锴